远去的端午节
乘着连天下不完的暴雨,端午节悄然地临近。有些突然,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又有些惊诧,完全没想到这每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这样来了。自从歇下来以后,这日子就过得浑浑噩噩,日子是记得记不得都不要紧,反正过一天算一天。365天,天天是周末,节假日放几天假对我来说没一点意义,倒是觉得越来越老了,这岁月流失太快。
端午节真的来了?好像没什么感觉。没看到包粽子,也没看到满街的卖艾条菖蒲,要不是女儿给我发来红包叫我买粽子,我还真不知道端午节没几天了。其实是自己整天窝在家中,超市里早有粽子卖了。在这市场经济时代,粽子也成了商品。这和我儿时的记忆是完全不一样的。
记得儿时端午节快到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女人们就早早开始做香囊了,这香囊可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布袋子,花鸟鱼虫全都出在绣娘们的手中,根根的丝线暗暗地叫着劲,暗暗地比着谁的手巧,比着谁绣的香囊好看,谁做的香囊多。香囊绣好,装上从中药店买来配置好的、起着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中药香料,这香囊就会出现在街头巷尾货郎的叫卖声中。
还有菱角这也是不可少的,这菱角不是田间生长的那种植物,而是人们用薄纸壳折出来的立体的三角形,外边再用五彩丝线缠绕出来的那种。临近端午节,家中的大人们就会折出大小不一的菱角,小的如现在的奶油馒头大小,大的则有粽子那样大,女人们用丝线缠绕后,再在菱角的底部缀上一个丝线的吊坠,在菱角的顶部穿上一个挂线,这菱角就算做好了。
通常,菱角和香囊是配对的,小孩、姑娘们佩戴一个香囊就必有一个菱角,于是沿街叫卖的货郎们的香囊和菱角也都是配对卖的。货郎展示香囊和菱角的架子也很简单,两根竹竿绑成一个十字架,直杆子手中拿着,横杆子两边挂满大小不一、配着对儿的香囊和菱角,琳琅满目。货郎哥儿沿街叫卖着卖香囊、卖菱角,逗得小孩们围追堵截,包里有钱的掏着钱,没钱的则跑回家找爹娘要。
端午节喝雄黄酒,也是必须的。据说老蛇怕雄黄酒,端午后天气逐渐变热,老蛇出没频繁,喝点雄黄酒可以避蛇。
我还记得,儿时的端午节那天,满街都是卖草药的,说是草药,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只是老人们说端午节那天的百草都是药,买点回家放着,一年到头不得病。当然用现在人的眼光看,这说法没一点科学依据,但实在说这也是人们寄托安康的美好心愿。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角,过去的粽子是怎样的,不得而知,只知道那是汨罗江沿岸的老百姓为了不让河怪把屈原的尸体吃掉,所以往江里丢粽子给河怪吃。这传说是真是假不好说,但人们对屈原的爱戴可见一斑。屈原是农历五月五日投江的,所以为了纪念屈原,这农历五月五日就变成了每年祭奠屈原的日子。日子长了这就成了法定的端午节。过去的粽子可能就是一个米团,如今的粽子则花样百出,三角形的尖角粽,长方形的枕头粽,几乎等边的三角粽;鸡腿粽、红枣粽、红豆粽、肉粽,甜的、咸的,多种多样,都成了商品,方便了市民,也充实了市场。儿时的粽子则不是这样的,那时快到端午节,就有人把捆好的粽粑叶和糯米草挑到街上卖,人们把粽粑叶买回家,用开水煮了,在用清水漂着,这算是*一道工序;接着是发糯米,糯米用清水淘洗干净,然后再用清水泡着,等糯米发透,用手指撵着只有一点点的米心的时候,就可以用来包粽子了。那时的粽子比较简单,用粽粑叶裹成一个尖角,再把糯米装进去后用筷子反复的插,直到感觉糯米插紧了这时再把留出来当盖的粽粑叶把粽子盖好,再用糯米草把它扎紧就下锅煮,这样包出来的粽子自有一股粽粑叶和糯米草的香味,即便下锅煮熟,这香味都不会失去。端午节家家包粽子,那时可算一个盛景,买是买不到的,想吃就得自己动手。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过端午节就简单的多,就粽子来说,有条件的自己包点,没条件的到商场买点,高兴的再在门边挂两束艾草菖蒲,不愿麻烦的这都省去。有河的地方组织好的划划龙船,没的呢那只有到人家的地界去看热闹。而儿时的香包和菱角就再也看不到了,儿时的百草街也早就不许摆了。如今回忆起来还是儿时的端午节热闹得多,可这远去的端午节还会回来吗?
(百度搜索,原创首发)
癫痫怎么检查出来癫痫哪个医院治的好癫痫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