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爱情散文 > 正文

父亲的天空_睹物思人_海天散文

来源: 西方文学汇 时间:2023-08-07
   我有工作了,大学毕业的我成了一名普通的基层员工,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在我们这个小小的村庄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很少笑的父亲笑了,笑的很灿烂,饱经风霜的脸上掩饰不住他的欣慰与骄傲。    我出生在陕北一个小山村。那是一个山接着山,沟连着沟,闭塞落后,全村总计不到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全村的上辈的都是全国各地逃避灾荒而定居下的,几乎是一帮流民,对自己的过去和将来也就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只专注于眼前的自己所需。杂居的人群,年轻的村庄,结果是村庄几乎没有任何的文化底蕴。落后蔽塞的环境,愚昧无知的思维,把他们的眼光限制在了这下小区域之中。生活在他们的眼中就是吃喝拉撒,结婚生子,代代延续,至于山那边发生的事情,都与自己无关。走出大山,到山的那边去,感觉都是一种不按常规出牌,都会引来异样的眼光。读书,在我们这个小山村,那是一种奢望,一种不可能的事情。在村民的思想中,读书,跨出大山,在风风光光的衣锦还乡,那只是有钱人、上层社会的事情。他们不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历史渊源,大概也没有想过结束眼前这种生活,在他们的骨子里是平安就是福。漂泊流浪的生活给他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这就是上个世纪陕北很多村庄的真实的显照,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都有反映。    1985年,改革开放的攻坚年,神州大地到处都涌动着那让人久违的春潮,但陕北的村庄,依然感觉不到一丝的春意。1985年,春寒料峭,我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对于全村而言,依旧在那不可越过的温饱线上挣扎;对于我家而言,更是惨不忍睹,寅吃卯粮,春种都无子的家庭,我的降临,不知道当时父亲的心情,是喜还是忧。这些事情我从来也没有问过父亲。    改革开放的步伐在不断的加快,改革的深度在不断的加深,偏僻的小山村也终于在春意中开始苏醒。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但是积重难返的思想包袱,仍旧拖着村庄开始步入潮流的步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出去,总设计的理论不知道影响到了一介村夫的父亲,1991年的*一学期把哥哥和我送到了距我家六公里的地方去读书(这是离我家很近的一所小学)。轰动,村民都议论纷纷,他们不明白本就不景气的家庭为啥把即将可以承担劳动力的我两兄弟“供起来”呢。    我们的成长,不仅没有给家庭带来任何帮助,而几十块钱的报名费也让父亲直不起自己的腰板。我不知道父亲当时的决定是出于啥,但是那几天看到的父亲总是对着天空发呆。他生活的天空是上代人规划好的,他不希望他的后人再在这样的天空下生活。他为后代营造了新的天空,为他们能够呼吸山那边,或是那边的那边的新鲜的空气打开了一扇窗。在今天看来,很搞笑的,但对于那个时代的村庄,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那就是一种突破。    时间在悄然流逝,我们一天天的长大,父亲却在一天的苍老,日子越过越好,但是我们两兄弟的花费却越来越多。一切的一切,父亲毫无怨言的经营着自己天空下的点点滴滴,即使他因那反复发作的胃病住院家庭陷入极度困境的情况下,仍没让我们缺过一节课。大概是乡村小学的缘故,我和哥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亲有时候还会面对天空发呆,但那带着期望的眼神又透着丝丝的欣慰。    今天,村庄已经是一改昔日的风气,在新时期的阳光下铿锵前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了出去,上学,打工,还是经营其他的。但令父亲骄傲与自豪的是我家兄弟两使全村文化水平很高的,我的升入大学,更让父亲感到面有采光。虽然悄然的时间捻白了他的头发,无情的风沙吹皱了他的面容,繁重的劳动压弯了他魁梧的身体,但是父亲在自己经营的天空下,又看到了那春潮涌动时刻了。    父亲还会面对天空,希望他是面带着灿烂的笑,面对自己的天空!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