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日志 > 正文

寻找古驿站

来源: 西方文学汇 时间:2021-07-12

三站!是乌兰诺尔(新站镇)至呼兰古驿路上的第三个台站。这条驿路是从卜奎(即齐齐哈尔市)将军衙门驻地经由新站,通向呼兰副都统属地的驿路,辟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建站时间比茂兴站晚52年,整个驿路全部在黑龙江将军辖区之内,用来传递军情急报,调给军需物资,属于黑龙江将军与副都统之间的军道。

其实,三站建站前有一个蒙古名字,叫“鄂尔多图”,意思是有宝的地方。建站后叫“鄂尔多图台站”,在这一驿路上,从乌兰诺尔出发,*一站是博尔济哈台站,即头台站;察布奇尔台站,即二战;鄂尔多图台站,即三台站,依次排列至呼兰,鄂尔多图台站排列第三,所以叫三台站,简称“三站”。

我对站人及站人文化知之甚少,每每谈及站人,我总是在大脑里勾勒出尘土飞扬、策马扬鞭的景象,仅此而已。这次能来到三站,走近站人后裔,无论怎么讲都是一种体验,或能聆听到站人当年的生活点滴;或能感受到站人后裔们对先祖守边挑壕、开荒占草精神的传承;或能找到站人上马开跋的站房旧址……

三站政府会议室里,除了《肇源文艺》编辑部的3位编辑和1位站人文化协会的同志外,还有五位是张津友找来的站人后裔,主要是三站建站时唐、尚、韩三大姓的后代。为了研究站人文化,三站镇也成立了“站人研究协会”,76岁的尚金书老人就是这个协会的会长。老人退休前是一名人民教师,从教42年,现在的生活状况用老人自己的话讲就是“积极乐观、学生喜欢、党的教育、常记心间。”

“说到站人,我们三站很早以前流传‘唐家天下,尚家王,韩家出了一群郎。’这里面尚家是说我们老尚家祖先尚可喜是王爷,老韩家的祖先早些年前出了几个挑桃儿卖货的货郎,唐家天下是怎么一回事我至今也没有弄明白,不知道各位老师能不能知道是咋回事。”尚金书老人话匣子一打开就给在座的或老师或医生们抛来了问题,会议室里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老人开朗幽默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采访分工,我负责采访一位71岁的唐景学老人,由他给我讲述三站驿站旧址。

“我其实不是站人,我的祖先是逃难过来的,我的祖先来三站开始就是种地的,给谁种地就不记得了。那时还没有建站呢。”唐景学和很早来三站的站人唐姓不是一个家族,极有可能是当时的“流民”。

在1860年清朝对东北解禁前,来到东北的汉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站人,一种是“流民”,唐景学虽不是站人,但也算得上是三站的“原著民”了。其家世代与这里的站人有着极其相近的生活史,据他听父亲讲,三站的站房子很早是在“西地房子屯”路边,就是现在通往福兴乡的大岗子上,当时是地窨子,100年后,迁至三站中学北(出土猛犸象的位置),是干打垒的房屋,具体什么结构唐景学老人也记不清了。他父亲给他讲过站人“骑马跑文书”的场景。站丁送信时,身穿“号坎”,把文书用白布裹在身上,再带上干粮,有时也带“马肉条子”,等“千爷”在递单上签上字后,便飞身上马,一路前行。中途饿了就用干粮或者马肉条子充饥,直到把信件安全送到下站。有紧急情报时,换马不换人,以保证急件按时送达。再后来,站房子又搬迁到往福兴去的路拐角处,是青砖瓦房,也叫官房,具体是哪一年搬的,唐景学的父亲也没有讲清楚,反正唐景学记不得了。由于道路拓宽,站房子被荡为平地,别说残垣断壁,就连尺椽片瓦都没能留下。

通过唐景学老人的讲述,我们不难看出,三站站房在近200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三次变迁,即地窨子、干打垒、青砖瓦,这与当地民房的发展是相吻合的。1860年解禁前,松花江流域的地窨子、马架子、地窝棚是当时的主流房屋,唐老马窝棚就是典型的例证。三站站房算起来应该有三处遗址,但经不住时间的冲洗,伴随岁月的风尘,消失得无影无踪,但,能上马送信,能下田锄禾亦兵亦农的站丁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流淌在三站人的血液里,永远不会抹去。

唐景学,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虽已过古稀之年,但还从事着祖辈留下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俭生活习惯,老人耳聪目明,身体健硕,他虽然不是站人的后裔,但他的先民们与三站这块土地共呼吸同命运,他的祖辈是“不是站人的站人”,唐景学老人则是“不是站人后裔的站人后裔”,和唐景学老人一样的“站人后裔”,三站镇还有许许多多。

藩篱,原本就是一道屏障,站人,也只不过是屏障上的一根桩,哪里需要就站到哪里,在这到处充满“精神”的社会,这是不是也算一种精神?或叫做藩篱精神,或叫戌边精神,或叫站人精神也不为过吧?

作者:王正人2015年7月12日与于家中

北京哪个医院能治癫痫病
癫痫发作是什么情况
轻危癫痫吃药多久

经典日志推荐

经典文章阅读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