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写景散文 > 正文

记住吧!这片湖水,这丛荷花_睹物思人_海天散文

来源: 西方文学汇 时间:2023-08-07

    说起白洋淀,人们不由会联想到著名文学家孙犁。正如说起湘西,人们会想到沈从文;说起老北京,会提起老舍,孙犁的名字,与白洋淀紧密联系在一起。我热爱孙犁先生,早在“文革”期间,还在上中学期间,就偷偷读过他的《荷花淀》,为其中的文字深深陶醉:“……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如今,孙老的纪念馆就伫立在白洋淀,这怎能不令我对这片淀水、荷花梦牵魂绕?

    去年夏末,我终于有机会,来到我日思夜想的地方!清晨驱车从天津塘沽出发,三小时许,便到了地处河北安新县的白洋淀,立时下车登舟。顾不上赏玩这茫茫湖水、深深苇丛、亭亭荷叶…….只一个劲儿催促船夫快快开船!上岸后,进入“荷花大观园”景区,我无心顾盼赏玩,仿佛两脚生风,沿绿柳飘拂的湖堤疾步飞走!见到了,荷丛中的岛屿;见到了,那碧树掩映的青瓦、白墙……我飞跑过长长的浮桥,来到孙犁先生塑像前,深深地,深深地鞠了躬;默默地、默默地,表达了我深深的思念……

    孙犁少时离开家乡河北安平县,开始了求学和生活的路。1936年到1937年,已是青年的孙犁,在安新县的同口镇小学教课。教书之余,他注意观察当地百姓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疾苦。荷香四溢的白洋淀,充满欢声笑语、绣花一样编席的妇女们……,一切都令孙犁深深陶醉!水乡之夜,他闻着湖风送来的荷叶、芦花芳香,青灯黄卷,阅读了大量中外经典作品。不久,他参加抗日救亡,长途跋涉,到了延安。几年后,他偶尔听来自冀中的同志讲述白洋淀游击队英勇抗日的故事,顿时激起了他对这片淀水的深深思念。夜阑人静,他趴在铺板上,就着昏黄的油灯,奋笔疾书……蜚声海内外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先后在《解放日报》发表!以后,孙犁又陆续发表了《嘱咐》、《采蒲台的》等表现白洋淀人民抗日生活的作品,同样充满诗情画意。……2002年7月11日凌晨,九十高龄的孙犁因病辞世。白洋淀的百姓们在孙犁火化的当天黎明,摇船下水,采撷了数十朵带露的红荷,立即运往天津,摆放在他们热爱的作家的遗体周围!安新县政府也随即启动,联合当地民营企业家,兴建“孙犁纪念馆”,于孙犁辞世一周年之际,隆重开馆!

    面前这座孙犁塑像,是汉白玉雕成的,高2.5米。孙犁先生端坐藤椅,手捧书卷,身着中山装,脚蹬布鞋,凝视远方,面容慈祥……塑像背后,馆正门上方,是孙犁手书的“大道低回”题扁。四周槐荫遮蔽,宁静、庄重。久久凝视孙老塑像,我默默倾诉:虽然我没能在孙老落葬那天,前来鲜花致哀,但不久后,我为孙老献上了两朵由心田开出的小花,那就是我发表在《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3月4日)和《文学报》(2009年5月21日)上的两篇纪念他老人家的文章;虽然我没能走上文学之路,但热爱文学,我矢志不移。在我立足的工作岗位上,我默默努力,同样在创作别样的诗文!

    纪念馆青堂瓦舍,按照孙犁生平的主线,展出各类文稿、照片、书信、著作和文具,无声地陈列着这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半个多世纪来,奉献给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厅外,侧厅还专设一间小室,按孙犁先生居室的原样,排放着他使用过的书桌、台灯、藤椅、棉被、布鞋……一切,都似乎显得过于简朴,而这却正合乎孙犁的生活作风和精神风貌!

    从馆内到整座幽静的岛屿,我徘徊、伫足,思潮汹涌。举目远眺,但见茫茫湖波,近处水面是大片荷花丛。时近夏末,花的盛期已过,但依旧有不少荷花鲜艳绽放,生机勃勃!我想,人们爱把孙犁同荷花相联系,固然因为孙犁用水墨画般的笔触描写了白洋淀的荷花,但主要的,是荷花的独特魅力,恰巧成了孙犁先生高洁清正品格和艺术之美的写照!我们对孙犁本人和他诗情画意的文字所要学习的,究竟是什么?

    记住吧!这片湖水、这丛荷花……

                                                                                                                               作完于2012.6.23 端午

热门栏目